3月2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了题为“Weatherconditions conducive to Beijing severe haze more frequent under 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背景下导致北京重度雾霾的天气发生频率增加》)的最新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领军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蔡文炬为第一作者、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为合著者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该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北京重度雾霾的天气条件发生频率增加。
研究发现,在北京和北部其他主要城市,1982年至2015年间每年出现重雾霾天气的天数同之前的30年相比从45天增加到50天,上升了10%。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这个趋势势必会恶化。
科学家们发现,在本世纪后半叶,雾霾的发生率将再上升50%,而且每次雾霾过程的持续时间会增加一倍。
容易诱发雾霾的地理和天气条件包括:上层和下层大气之间温差大、风力弱和某些气流模式。
蔡文炬表示,虽然一般认为污染排放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但天气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蔡文炬表示,北京冬季雾霾天气发生时,地表北风和对流层中层西北风减弱、并伴随着低层大气层结稳定性增加,这导致天气条件非常不利于雾霾迅速扩散,使其累积进一步发展成重度雾霾。蔡文炬还利用15种气候模型,计算出从2050年到2100年雾霾易发天数急剧增加。
专家们一致认为,主要危险在于颗粒物污染,特别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有害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烧煤以及车辆尾气和尘土,它们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道问题并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它们因为非常细小而能够进入人体细胞,因而还会影响免疫和神经系统。复旦大学研究员张人禾在同样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月刊的评论文章中说,要降低北京的空气重污染风险,还急需全球共同努力减缓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