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但速度很快,随着时代变化,环境变化,新风系统的类型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从一尘不染的天空,到雾霾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对家居空气质量的要求开始占据主导权,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向流(负压式)新风系统或双向流新风系统,全热交换新风系统作为目前新风系统的主流产品,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新风系统的性能及功能也开始渐渐走向成熟。
伴随着高成长空间而来的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加大技术投入、争取先发优势、寻找产品差异化则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成功要素。由政府投入鼓励采用换新风系统,要比人们自然觉醒认识换新风重要性对市场的启动更快。对新风系统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一些与新风系统关联和搭界的行业,也在蠢蠢欲动,准备在新风系统上进行投资。
我们从五个层面,深度剖析新风行业的运营模式、发展动力、问题痛点、未来趋势和应用。
一、行业运营模式众多
第一种模式是依赖成熟的技术优势、借助品牌优势,主要以国内代工的进口品牌为主。
第二种模式是以家电的分支品牌姿态出现,例如,空调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布局新风产业,而在未来,行业洗牌期将有60%的企业被淘汰。而家电企业会因品牌、技术、营销体系、售后服务团队的成熟,成为进入和发展新风行业的先天优势所在。
互联网品牌是第三种模式,通过资本整合、网上营销进行操作。这种模式可以短时间迅速覆盖目标消费群体,以营销优势见长。
第四种模式是专业新风品牌。以技术和资本双重优势突显品牌优势,布局全产业链,从投产到设计研发,包括营销体系的构建都是一种完整操作方式。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这四种模式构成了目前国内新风市场的主要运营模式。
第一,普及率低,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而且我国体量大,只要是好的、有效果的产品,十几亿、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是基础优势。
第二,需求升级。“净化+换气”,满足中产阶级需求,而且从产品属性和功能上来讲,比同类产品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渠道布局正在发力。目前新风系统渠道正处于积极布局的阶段,建材城主要集中了装修前用户群,平台渠道商在逐渐渗透中,主要针对装修后安装新风的用户。除此之外,线上渠道的布局也不可小觑。均成立专门部门涉足和运营新品品类。
第四,玩家众多,企业多元化。目前,空调新署企业、专业净化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组织联盟等都纷纷进军新风市场,主推新风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目前缺乏国家标准,只出台了一些推荐性行业标准进行试水。国标的缺乏导致很多企业,包括家电中的空调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一市场,但没有快速推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国标缺失。一旦国标确立,这些品牌企业的进入必将引起行业洗牌的到来。
安装不合理不方便。很多新风在实验室中的理论值非常理想,但是因为对售后要求非常高,导致售后团队专业技术不够、能力不足,安装效果也难达到希望值。售后安装,是行业第一痛点,更多依然依赖家电服务团队,缺乏专业服务团队。
成本居高不下,包括售后的配件更换。部分重污染地区更换滤网、管道清洁、热交换芯体等都相对频繁,导致后期维护成本颇高。
市场鱼目混珠,质量良莠不齐,有十多种类型的上千家企业在布局新风市场,新风行业的生态极其复杂。
净化效率相对较低。因为目前厂商都在抢占风口,引发一些忽视技术层面的现象出现,企业技术储备缺乏也导致了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体验场所少,缺乏成功案例营销。大多场合,新风系统偏向于工程类市场和装修渠道,很难在零售渠道接触,这也是制约其没有快速推广的因素之一。随着认知的提升和渠道关注度的提升,这一痛点将逐步减少。
智能控制、自清洁、高效换气、新材料、自平衡是新风系统发展的五大技术方向。从使用便捷度、使用成本、使用效果以及环保层面,作为新风产品的主攻方向。
目前的技术趋势是“净化+补氧”双循环模式。去除或分解雾霾、PM2.5、硫化物、有机化合物,室内原有粉尘、甲醛和细菌等污染物为重点,全方位净氧输入,自动调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等。
产品趋势可以总结为“智能化”大行其道,空新合一是趋势。
根据互联网在线零售监测数据显示,新风系统可通过app操控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而空调和新风相结合的产品目前已经有企业上市,但尚未达到规模化制造,价格偏高,产品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
一方面,精装房市场在迅速扩容,教育领域市场已经打开,同时新国标的发布将进一步带动酒店、写字楼等领域的新风应用。未来的教育领域将是新风厂商进行战略布局的重点,新风系统的应用领域从民用住宅向其他领域的迅速拓展已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新风系统的发展与普及与人们的认知有必然关系。消费能力是一方面,但消费意识才是决定新风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立对新风系统的正确认知和意识,需要厂商、经销商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配合,向社会推广和传播新风是室内洁净空气方案的解决者和提供者这样的理念,而非单纯的“除霾”功能,这样才能让国内民众走出误区,开始进行合理的消费,从而促进行业发展走上健康轨道。